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,要淘汰、停建、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,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,提高煤电行业效率,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。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,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,完成以电代煤、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,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燃煤小锅炉。抓紧解决机制和
技术问题,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,有效缓解弃水、弃风、弃光状况。
优化发展布局
刘振亚说,近年来,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,截至2016年年底,全国发电装机16.5亿千瓦,全社会用电量5.9万亿千瓦时,人均装机和年人均用电量分别达到1.2千瓦、4281千瓦时,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.4倍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,我国电力结构、布局、效益、安全、环保等方面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。
目前,煤电产能过剩问题突出,清洁能源发展严重受限,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,电网安全风险增大。刘振亚表示,导致以上问题的根源是电力发展的思路和战略出了问题,发展方式不科学、不合理,电力发展长期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布局。
针对解决电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,推动我国电力可持续发展,刘振亚建议,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,推动构建安全可靠、经济高效的电力供应体系,积极实施电能替代,推动培育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。
首先,要严控煤电发展规模,坚持全国一盘棋、东西部协调联动,统筹推进煤电去产能。下决心停建东中部地区煤电,在运煤电机组应减少发电并有计划关停一部分,确保2020年煤电装机控制在10.5亿千瓦以内。其次,要加快建设以特
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、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我国能源互联网,形成水火互济、风光互补、地区互济、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新格局,提高电网配置能力和系统安全水平。2020年,我国东中部负荷中心接受外来电力3.1亿千瓦。再次,优化投资方向和结构,提高电力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率效益。当前我国煤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,负荷率不断降低,供电煤耗显著增加,使得这些年上大压小、节能改造的成效大打折扣。如果将节能改造一半的资金用于提升现有煤电机组运行灵活性,我国电力系统将增加1亿千瓦的调峰能力。最后,要大力推进"两个替代",即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。必须大力开发资源丰富的水能、风能、太阳能等清洁能源。从现在起我国清洁能源只需保持12%左右的年均增速,到2050年即可实现清洁能源比重提高到80%以上的目标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0匆脖硎荆?016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已达16亿千瓦,虽然人均发电装机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,但是从目前发展水平上看,相对产能富余。要像钢铁煤炭行业一样,把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,取得预期的成效。今年将继续深化价格改革,同时加强市场价格监管,打好电力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的攻坚战。
发展清洁能源
研究表明,电能产生的经济价值相当于等量煤炭的17.3倍、石油的3.2倍,电能占终端能源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,能源强度下降3.7%.实施电能替代,当前的重点是以电代煤、以电代油。
全国政协委员陆启洲表示,在电力生产端转变结构,在消费侧不断拓展市场,挖掘市场潜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相辅相成的两面。目前,挖掘电力消费侧潜力的关键在于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,如电、热、冷联供以及多元能源综合利用等发展模式。电力企业的定位决定了其在结构性改革中的行为方式,发电企业是竞争性企业,电网企业是公共性服务型企业,应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前提下融入改革发展。
刘振亚表示,中国有特高压输电技术优势,未来西部地区可通过特高压向东部输送清洁能源电流,缓解东部煤电依赖,进而缓解环保压力问题。在当今世界交通网、信息通讯网、能源网等三大网中,能源网是个短板,发展滞后。究其原因,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化石能源的依赖。"未来在一定是清洁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。"刘振亚说。
刘振亚表示,从目前的大趋势看,清洁能源的比重正在快速上升。清洁能源没有国土安全、地缘政治问题,大家都可以开发。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发电成本相对较高,应该作为适时适度的灵活电源,用来调控,以此减轻企业和家庭的用电负担。清洁能源发电成本低,资源丰富,万分之五就能满足人类需求。"我们预测,2025年,清洁能源的经济性将全面超过化石能源。以太阳能发电为例,到那时它的发电成本将降至约两毛钱人民币,这是所有化石能源都做不到的。"
全国政协委员、国网副总经济师、国网西南分部主任王抒祥也表示:"西南地区的清洁能源非常丰富,特别是西藏、四川的水电资源巨大,需要认真考虑如何把它利用好。"王抒祥表示,"十三五"期间我国的能源要继续朝着清洁发展、绿色发展努力,在全国范围内把风电、光电、水电这些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好。"关键是水电必须要科学开发协调好,水电开发规划、电网建设规划、市场的需求要协调发展。"王抒祥说。
鼓励企业"走出去"
"十三五"期间,我国能源消费增速将稳中有降,全社会用电增速也将明显放缓。鼓励电力能源企业"走出去",大力开展国际能源产能合作成为新的增长点。
刘振亚表示,能源网、信息网、交通网三网融合将成为必然趋势,国内外对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认识更加一致,市场和商机都很大。要以项目实施加快战略落地,深化中国与"一带一路"沿线国家联网项目。
全国政协委员赵广发表示,"一带一路"战略为处在困难阶段的中国企业找到了新的机遇,将带动我国技术管理、装备等各方面产能输出,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和项目实现"走出去"发展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
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范集湘表示,"国际拓展"是中国能源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。电力企业要积极融入国家"一带一路"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布局,利用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,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深耕细作,在东南亚其他国家拓展合作,在港澳地区深化合作,在"一带一路"沿线重点国家及发达国家寻找机会。